作为全球体育的盛会,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展现技艺的舞台,更是国际体育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2024巴黎奥运会无论是从整体趋势上,还是从中国体育参与的项目中,产生了很多与往届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变化一:小众项目越来越多
巴黎奥运会出现了很多表演性更强的竞技项目,比如小轮车、街舞、攀岩和滑板,这些项目所有的运动员要不被称为「大神」,要不就是「小孩姐」。虽然中国在这些项目里还是传统的体校培养机制为主,但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既有天赋,也很容易释放天性,常年参加全球各类赛事给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变化二:职业体育参与度进一步提高
除了足球之外,职业体育的顶级运动员参赛比例越来越高,美国篮球的梦之队和大量征战NBA的各国球员的遭遇战,高尔夫的顶级高手基本尽数到场,虽然因为从红土到草地再到红土的赛程安排,让不少ATP和WTA球员退赛,但大部分TOP20的网球手还是选择了征战罗兰·加洛斯。
变化之三:专业向职业转变
原来的一些传统非职业体育项目,已经逐步转变成为职业体育项目。比较典型的是女子三大球和中国人熟悉的乒羽项目,这些项目的竞技水平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在本次奥运会中也出现了很多话题。
比如,女足比赛中有大量欧洲职业俱乐部队员参加;中国女篮表现最为出色的是只身闯荡欧洲联赛和WNBA的李月汝,而回归国内联赛的韩旭和李梦则未能拿出此前大赛的表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淘汰王楚钦的瑞典选手小莫,以及樊振东苦战7局才从张本智和手里拿到半决赛资格。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国际体育的格局正在经历的深刻改变——
首先,职业体育体系的日益发达,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的超级转会越来越多、美国四大联盟的超高版权费合同以及F1的转手、ATP和WTA谋划的合并、高尔夫LIV联赛的出现等等;
其次,体育的全球化格局与经济逆向而行,美国资本杀入欧洲腹地的同时,美国大本营也被中东新势力资本觊觎着。无论出于政治目的、经济原因,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收缩的趋势下,体育反而成为了全球化最便利的手段,现在英超或者NBA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匹敌当年的好莱坞和众多摇滚巨星。
这个看似逆反规律的现象,从奥运会火热的逻辑似乎是可以理解的——能够让全人类以相似的情绪、兴趣,在同一时间连结彼此的,唯有体育。
在上述的变化和背景下,中国体育面临了新的挑战,当然更有新的机会。闭门造车在其他行业还有可能,但体育行业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只要是竞技体育,就需要和国际最高水平去比较,哪怕不会直接PK,也还有国际体育组织的世界排名,关起门自己弄一套体系都没法自娱自乐。
在这个格局下,发展职业体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职业体育模式中运动员是由家庭或者市场来提供训练比赛的费用和机会,自己拥有商业价值的开发权益,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代表国家的最高水平替国出征。
北京时间8月4日凌晨,在21岁的年纪创造历史的郑钦文,就是最好的例证。从小家庭出资培养,随着天赋的展现逐步投入,然后到了一定年纪,体育商业机构接棒进入,依靠商业赞助和比赛奖金来支撑整个团队。
为了备战巴黎奥运,郑钦文团队其实做了充足的准备,5月份罗马WTA1000红土击败大坂直美进入八强,随后法网进入第三轮,在温网「策略性」的首轮游,再到巴黎奥运前在同样是红土赛场的WTA250巴勒莫站中夺冠,而签位决定了在决赛前和世界第一的斯普泰克或者第二的高芙必有一战。
整个规划背后,是超级职业的训练计划、完善的比赛计划,还有体能恢复,心理辅导等等团队加总才能配合完成的,是一个极限精密的工业化产物,而唯有发展了200多年的职业体育能够做到这件事。
除了Queen Wen,我们再说一个比较逆思维的项目。
在巴黎奥运开始时,我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乒乓球金牌是咱们100%的囊中之物,某男星甚至为此发博再道歉。但其实随着比赛的展开,我们不难看出其他国家选手释放出的竞争力。
2019年8月,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也就是国际乒联的WTT成立,乒乓球和其他专业体育项目已经开始出现了分野。
在这个分野进程里,我国及全球所有的顶级乒乓球运动员几乎按照每个月两个比赛周期的方式转战全球各个分站赛,这个和其他非职业体育的专业体育项目已经拉开了极大的距离。正是如此高密度的赛事强度,直线带来了整个项目运动员水平、赛事竞技水平的提升,而WTT的商业赞助、门票收入和转播权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虽然中国乒乓球整体的体制还是举国体制,但职业体育赛事体系给整个乒乓球发展体系的搭建封了顶,在WTT之外,中国国内有乒乓球超级联赛、甲乙级联赛等等,而日本也有了T联赛的次级联赛机制。
众所周知,顶级的竞技体育表现需要好的人才筛选,良好的培养机制以及高水平的赛事和训练,尤其是高水平的赛事,贯穿竞技体育发展的全过程,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乒乓球职业联赛体系的完整性,不但培养了中国高水平的运动员,也培养了张本智和、早田希娜和瑞典的莫雷加德,才将乒乓球的竞技水平以及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提高。
以上的观察更多基于奥运项目和赛事进行的内部视角。如果从外部看,还有一个最近几届逐渐在显现趋势值得我们注意——中国大众对于金牌数或者说是奖牌数的关注度正在降低,这个降低甚至引发了讨论。
当然,如果有人说以「走低」描述不够准确,那「被分散」可能会更加确切。毕竟在奥运周期里,每个人拥有的总时间是固定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本届奥运会,国民更关注运动员竞技外的现场表现,以及赛后的场外花絮,比如倪夏莲的乐观风趣、享受运动的「运动家精神」,郑钦文赛后采访所展现的气场、自信和双商在线——人们更多被一种对于体育精神的认同,甚至是身体力行而吸引。
在这种关注度和参与下,职业体育项目因为其被市场选择成为商业赛事,势必引起更多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职业体育赛事才能挺起其中国体育发展的脊梁,才能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可,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新奥运战略」。
※ 文章封面图片来源:巴黎奥运会官网
﹀